交易员养成系列之看盘技术指标:布林带(BOLL)

信息分类: 交易员 发布时间: 2025-09-04 00:37:48 访问量: 36

一、布林带(布林线BOLL)概述


布林带(Bollinger Bands),由著名技术分析大师约翰·布林格(John Bollinger)在1980年代创立,是一种极其流行且多功能的技术分析工具。它并非一个独立的交易系统,而是一个旨在衡量市场波动性和识别价格相对“高低”状态的“指标带”。

其核心思想在于:价格倾向于在统计学的“置信区间”内运行,而这个区间会随着市场波动性的变化而动态调整。因此,布林带为我们提供了趋势强度、潜在支撑阻力位以及市场波动性的直观可视化信息。


一个标准的布林带由三条线组成:

  1. 中轨(Middle Band):通常为20期简单移动平均线(SMA)。它代表了特定时间周期内的平均价格趋势。

  2. 上轨(Upper Band):通常是中轨加上两倍的标准差(Standard Deviation)。

  3. 下轨(Lower Band):通常是中轨减去两倍的标准差。

标准差是统计学中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。在布林带中,它直接反映了价格的波动性。波动性越大,带宽(Bandwidth)就越宽;波动性越小,带宽就越窄。


与RSI等基础指标一样,布林线也是笔者认为所有交易员都需要灵活使用的常用指标之一。它提供了另一种发现超买或超卖情况的方法。




整个布林带由3条线组成,上边的绿色线,下边的红色线,以及中间的黄色线(当然,颜色是可以自定义的)。  这3条线把布林带分成了3个区域:上轨,中轨,下轨。

如果你看见过别的交易员写的交易分析文章,可能经常会看见诸如:"xxx触及布林带中轨", "布林带缩口","布林带开口"等术语。


布林带是一个强大而灵活的技术分析工具,它将趋势、波动性和价格位置信息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简单的图表中。通过理解其核心原理——均值回归和波动性变化,交易者可以有效地用它来识别交易机会、管理风险并理解市场结构。

记住,它的真正威力在于与其他分析工具结合使用,并始终将带宽的收窄与扩张作为观察市场动能变化的首要线索。熟练运用布林带,将能极大地提升你对市场节奏的把握能力。


二、布林带的核心原理


布林带的运作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理:

1:均值回归(Mean Reversion)
布林带假设价格有向其中轨(均值)回归的倾向。当价格触及或突破上轨时,市场可能处于“超买”(Overbought)状态,有回调下跌的可能;当价格触及或突破下轨时,市场可能处于“超卖”(Oversold)状态,有反弹上涨的可能。


2:波动性驱动(Volatility-Driven)
带宽的动态变化是布林带最宝贵的功能。带宽收窄(The Squeeze) 预示着市场波动性处于低位,通常是一段剧烈价格运动(突破)即将到来的前兆,就像是弹簧被压紧。带宽扩张(The Expansion) 则意味着波动性增加,趋势正在运行。

3:相对性(Relativity)
布林带提供的“超买”和“超卖”信号是相对的,而非绝对的。在强势上涨趋势中,价格可以长时间沿着上轨运行,不断出现“超买”信号但继续上涨。反之,在下跌趋势中亦然。因此,绝对不能在价格触及上轨时就盲目做空,或触及下轨时就盲目做多,必须结合其他因素判断。



三、如何显示到图表


几乎都有主流的看盘软件与交易平台,都会在K线图表中内置BOLL(布林带)技术指标。 我们只需要在技术指标列表中搜索"boll"或"布林"即可。不同的软件,有不同的显示设置方法但都大同小异,下面给出tradingview图表中使用布林带的方法:



四、如何运用到交易中


核心: 如果价格触及顶部波段,则是时候卖出。当价格下跌并触及底部波段时,这表明有买入机会。但是注意了,单一指标只适合作为参考,不适合百分百确定下单方向。比如,我们可以根据阻力位与支撑位,MACD,EMA均线与布林带结合进行走势分析。


布林带提供了多种交易策略,以下是几种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:

1. 识别支撑与阻力
布林带的上轨和下轨可以充当动态的支撑和阻力位。在震荡市中,价格往往在触及上轨后回落,触及下轨后反弹。交易者可以在这些位置寻找反转信号(如看跌吞没、看涨孕线等K线形态)进行高抛低吸。


2. 捕捉“带宽收窄”突破(The Squeeze)
这是布林带最著名的策略。

识别:当三条带紧密聚合,带宽变得非常窄时,表明市场波动性极低,处于盘整阶段。

行动:等待价格伴随放量向任一方向突破布林带。向上突破上轨是强烈的看涨信号,可考虑做多;向下跌破下轨是强烈的看跌信号,可考虑做空。

目标:突破后的初始目标位通常是突破后带宽开始扩张时相反的那条轨道(例如,向上突破后,第一次回调的目标位可能是中轨)。


3. 判断趋势强度与方向

趋势追踪:在强劲的趋势中,价格会持续在布林带的上半部(上涨趋势)或下半部(下跌趋势)运行。中轨本身也可以作为动态支撑(上涨趋势中)或阻力(下跌趋势中)。

趋势确认:如果价格持续突破中轨,并运行在布林带的一侧,这确认了当前趋势的强度。例如,在上涨趋势中,回调至中轨附近并获得支撑,是良好的加仓或入场机会。


4. “双顶”和“双底”形态(M-Top & W-Bottom)


约翰·布林格本人也推崇结合价格形态进行交易。

M顶(看跌):价格创出第一个高点(触及或突破上轨),随后回调至中轨。然后再次上攻,但第二个高点无法突破第一个高点(形成双顶或更低的高点),同时技术指标如RSI或MACD出现顶背离(Divergence)。当价格随后跌破中轨时,是强烈的做空信号。

W底(看涨):与M顶相反。第一个低点触及下轨后反弹至中轨,第二次下探形成第二个低点(高于或等于第一个低点),并出现底背离。当价格成功突破中轨时,是强烈的做多信号。


五、注意事项与局限性


1: 滞后性
与所有基于移动平均线的指标一样,布林带是一个滞后指标,它反映的是过去的价格行为,无法预测未来。


2: 震荡市 vs. 趋势市
在缺乏明确方向的震荡市中,布林带的反转策略(高抛低吸)效果很好。但在强烈的单边趋势中,这些信号会频繁失效,导致“左右打脸”。必须学会区分市场状态。


3:并非独立的交易系统


布林带绝不能单独使用。最成功的交易者会将其与其他指标结合,以过滤假信号并提高胜率。

1)成交量(Volume):确认突破的有效性(突破时应放量)。

2)相对强弱指数(RSI)或随机指标(Stochastic Oscillator):确认超买超卖状态,并识别背离。

3)MACD:用于判断趋势的动力和方向。



如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!《交易员养成系列之看盘技术指标:布林带(BOLL)》的原文地址:http://www.xiao6.net/post/250.html